公共圖書館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到今天已經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但由于體制的限制,過于保守的圖書館理論和圖書館工作人員觀念更新不能與時俱進造成了目前圖書館的服務不能與社會同步,利用圖書館的人遠遠不能與現今出版物的發行增長成正比,相反還有下降的趨勢。這樣也就造成了圖書館這一公益性機構未能引起社會和上級的足夠重視,也未能發揮它作為文獻中心應有的價值。因此筆者認為要改變公共圖書館目前尷尬的境地應該先從服務上下功夫。
一、我對公共圖書館地位的認識
公共圖書館作為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從初衷上政府是想把它作為本地區收藏、加工、挖掘、利用、對大眾開放的信息情報并提供各種文獻資料的中心,回顧前幾年美國總統訪華其中一個看點就是要參觀中國的國家圖書館,于是國人臨時將北京圖書館正式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從而避免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沒有國立圖書館的狀況。從這一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歐美發達國家中,上至總統,下到百姓對圖書館的重視與關注絕對不是一個形象工程,而是關系全民普遍素質提高和文化品味質量的大事。他們自覺地利用圖書館而圖書館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也為大眾提供了信息資料最基本的來源地。反觀中國,筆者感覺政府只是按照上級的指示或者規劃建立了本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所有的投入也大都是一次性完成,當來年需要經費時,特別是出版物相對發達的今天所給經費只能說是九牛一毛,有許多公共圖書館連人員工資都不能保證,那還談得上購書?國家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圖書館經費的落實,有將公共圖書館視為政府的形象工程而過后又不再粉飾之嫌疑。這樣就向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如何將它運作下去?
我們認同政府設立公共圖書館的用意是為了提高全民素質并對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公共圖書館給予的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我們也將運用這一中心好好為本地區大眾服務,本著以人為本,與人方便的原則盡可能多的開展各項業務,采購多的書刊并從中挖掘出更深層的資料供大眾使用,這樣我們就弄清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公共圖書館是個服務性的機構,既然是服務性單位那么公共圖書館的立足點也就是社會性的,既然是社會性的那么它就應該走向社會、走向大眾與社會融成一體,就好像商場影劇院,任何人都能光顧并要送貨上門,盡心為人民服務。由于多少年來形成的習慣,我們仍然將公共圖書館定位在附屬于行政機關的單位,強調組織關系,表面上有許多種形式的服務手段(當然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服務措施)但實質中還是坐等讀者上門,因而服務方式比較簡單,與當今開放的社會有些隔閡,產生了些許距離感,這就是圖書館界人士自嘲的甘于清貧,雖然有些無可奈何但從中反映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并未從根本上改觀。首先圖書館管理人員自認為地位不高,又不善于或不屑于與地方溝通,加之整個管理圖書館的上級主管部門的地位也很微妙,這其中的奧妙就是大都需要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或主要領導的喜好來決定文化事業發展的快慢,何況圖書館這級機構。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物質文明建設則顯得更加重要,因為經濟發展了文化行業才能隨之發展,沒有統一的法規可供操作,這勢必造成行業之間的貧富不均,發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在圖書館管理人員當中滋生與世無爭.不思進取的思想是不足為奇的;其次圖書館專業理論,特別是培養圖書館專業人材的教學模式嚴重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往往只傳授書本知識而忽視實際工作,以至于我們帶著書本知識來到圖書館都有些懷疑圖書館學理論對圖書館工作的指導性,從學術研究的高起點再回到低手工作崗位的確讓人無所適從,所學的理論知識幾乎不知從何處下手實踐,因此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不客氣的說:圖書館學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導致圖書館界地位下降的原因之一。在一些人眼里,圖書館的工作也就是熟練工,學那么多理論有什么用?第三、圖書館工作人員自身存在的矛盾: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還在沿襲過去的服務方式,等讀者上門,當然作為陣地工作它是必不可少的服務內容,讀者也習慣了這種服務方式,但就是這種服務方式,使圖書館藏書與需求者之間沒有達到最優的效果,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圖書館大都建立在較為安靜之地,以我館為例,每天來看書讀報的讀者十有八九是?,這中間又以離退休人員居多,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年輕人工作都忙,沒有時間來圖書館,即算是利用圖書館也是為了某一種目的而來用完后即刻消失了。這么看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抱有某種目的來利用圖書館,能通過圖書館解決他們的問題只是在時間上不能與圖書館的作息時間相吻合或者在地域上有些生疏,甚至還有一些人不認識何謂圖書館,不知圖書館所藏書中蘊藏的知識含量能夠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這就應該算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失職或者說服務手段的落后,遠遠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不能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又怎么能談得上地位和待遇呢?第四、我們常說藏書是圖書館的基礎,通過這一平臺開發出有價值的信息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服好務,雖然目前存在購書經費拮據的狀況,但我們圖書館界人士普通能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在本地區各類型圖書館重復采購現象相當嚴重,有些為了追求藏書數量,盲目預訂采購以至本館內復本數量遠遠超出額定范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地區藏有幾套相同的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而利用率又相當低的套裝書或重印的古籍給本來緊張的經費雪上加霜。一方面向上級傾述經費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在拿錢盲目攀比性的采購書刊,片面地追求大而全,自身造成浪費時間,誰之過呢?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又不能很好地將收藏的書刊加以開發利用,單一的通過讀者自身去閱讀了解,文獻信息中心對這一地區所起到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難怪互聯網越來越被人認識和利用而圖書館卻越來越陷入低谷,這就是信息時代與古代藏書樓之間區別點之一,也就是說沒有利用價值或者說有價值卻沒有開發出有價值的東西這種形式的機構肯定會淡出人們的視線,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忘記,剩下的也只有自己去欣賞的一大堆收藏的書刊罷了。
二、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由于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近十年來,公共圖書館的資金投入已經達到了平均每5年翻一番的水平,但需要看到的是出版物的增加更是突飛猛進而且價格還在不斷的上揚,這樣就形成了金錢與書刊之間的矛盾,怎樣從眾多的書刊中選購出最適用的書籍使它能在服務讀者當中發揮出最好的效果,這是每個圖書館員應該考慮的事情,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我們不妨建立一個書刊調劑信息中心,讓每個圖書館多余的復本書和在本館不適用的書刊都在這個書刊調劑信息中心體現出來以此來作為其它館購書的補充,做到物盡其用,發揮出書刊最大的價值;第二、利用自身資料優勢挖掘整理開發多種形式的信息資料.為領導.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決策提供信息參考,我館編輯的“財經前沿”“新農村科技”等4種刊物每期免費發放幾百份.都受到了讀者的好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條件的還可以建立電子查閱和閱讀系統.申請域名想方設法推薦自己的圖書館.第三.既然圖書館與讀者的關系是藏與用之間的關系,那么讀者就是我們的顧客,應該說哪里有顧客哪里就有我們的藏書,在人員集中的單位和社區設立更多的小型圖書館(室),通過這種大面積的覆蓋方式使圖書館的藏書走進千家萬戶,讓顧客足不出戶就能利用圖書館,享受圖書館,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聯系同時使之關系得到空前的升華,讓讀者在書海中獲取他們更多想要的知識,這對于實現公共圖書館成為“讀者之家”這一愿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也使我們的服務手段有了更進一步的延伸和改觀;第四、大量建立社區圖書館同樣需要大規模的采購書刊,為了避免采購多頭、重復和浪費,應該順勢成立圖書配送中心,利用公共圖書館這一優勢低成本運作。因此,成立以地區中心館為主,社區圖書館為輔的圖書配送中心是首選,地區中心館不僅要承擔書刊采購和配送,同時也承擔著社區圖書館的組織建設、布局和人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利用中心館現有的ILAS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系統這一技術平臺,通過統一的編目、借閱手段來實現地區間各個圖書館之間的異地借還,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流通服務;第五、建立社區圖書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本著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為根本,大力發展這一新鮮事物確有必要,溫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人人都有享受文化設施的基本權利。作為政府的民心工程,各級黨政機關應將社區圖書館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從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使這項事業能順利.健康地發展下去。
綜上所述,筆者無非是想在圖書館服務方式、服務手段上作一點有益的探討,現在已有許多地區已經開始著手規劃社區圖書館的建設和正在實施這些方案,我館早幾年就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效果相當明顯,目前已發展了單位(社區)圖書館6家,藏書不多但反映很好.平均每家有固定讀者近百人并極大的方便了附近的居民.如果全國都是這樣發展的趨勢這對于全社會來說是一件利國利民的舉措,長此以往就能使全民都溶入渴求知識的氛圍之中,同時也使歷史悠久的圖書館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在新的形勢下、新的環境中不斷地更新服務理念和服務手段,相對于提高圖書館的地位.提高書刊的利用率.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